花道艺术里的清野闲趣、大道至简,本来无一物的自然意旨都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根系里派生出去的枝叶。赏花之人,见草木而敞心扉,感受春秋之悲,不惟呈现一时之兴。
插花艺术家,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讲究花材的自然美和意境美,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并赋予花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他们善用木本花材,追求不对称的均衡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聚散有度,以精致取胜。不追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而强调花材的色调、姿态与神韵,并注重花材与花器、几架、环境氛围的和谐统一。
尊崇花木本来的面目,用花的数量要少,通常只用一朵或两朵,加上几片枝叶,体现谦美的风格。也会选择一些即将开放的花苞,在品茶的同时,观察花瓣逐渐展开的变化,来领悟人生的无常。香气过浓郁,颜色过艳丽的,都不能用,会喧宾夺主。后人总结了四清为插花的原则,截清竹,汲清水,秉清心,投清花。
插花的早期形态是佛前供花,首先流行与佛教盛行的南朝都城建康。大梵天王献上一朵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佛祖拈花示众,默不作声,众人不解其意,唯有迦叶破颜欢笑。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咐瞩摩诃迦叶。
这段文字被认为是禅宗的起端。迦叶就是禅宗初祖。其实拈花示众并没有什么含义,关键在于佛祖拈花示众时做了什么。佛祖在说的话中以表达很明确,他把涅槃妙心传给了迦叶。这就是禅宗的以心印心。也就是佛祖在拈花示众时,其实在向大众传心印,而只有迦叶接到心印,所以迦叶才破言欢笑。佛祖知道心印传给迦叶,于是将衣钵传给迦叶,这样迦叶就成为西天禅宗初祖。
拈花微笑遂成为禅宗择定衣钵传人的一种形式,至于会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则成为传承者之间的隐私,别人也就不得而知。后世的禅宗公案,其真谛只在顿悟的形式,并不在于所谓的机锋诠释。凡是认真去揣摩公案机锋的,皆已坠入外道。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买得一枝春欲放。若教水月浮清浅,消得林逋两句诗。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人以万物之灵自居,惯欲令天下万物,皆为我所用。伟人以改造世界、改造他人世界观为己任。文人则改造些野草闲花,或曲折为盆景,或剪裁为瓶花。
人心不同,性情各异,爱所非一,本来无所谓程式。就拈花入瓶这个基本动作来看,随意插花以自娱自乐,与任何顶尖的花道表演,并没有什么区别,差别只是在于程式的有无而已。
其实不仅仅插花
世间诸多的事物
有程式与没有程式
本质也并无多大差距
随性随缘
随心随境
才是真自我
来源:禅风网 |